中國已是最大的能源生產國、消費國和二氧化碳排放國。盡管中國經濟增長趨緩,但因經濟體量較大,中國在世界能源需求增量中仍會占較大比重,是全球能源市場的一個重要內生因素。下面是能源行業發展趨勢。
在工業化的進程中,我國始終將解決能源瓶頸作為首要問題。目前,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得到有效緩解,能源結構也將隨經濟結構的調整而調整。展望未來,能源發展的主要目標從支撐經濟增長向生態環境友好轉變。主要矛盾不再是能源總量的增長,而是能源的質量和可持續問題。
從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角度看,中國工業化已經進入中后期,而城鎮化則進入中期階段。雖然按城鎮人口計算,城鎮化率已達到55%,但城鎮基礎設施和居民生活水平還有巨大差距。這意味著,未來對能源的需求將從工業用能為主向居民用能為主轉變。一是居民家庭汽車用能。我國正進入汽車社會,2014年私家車保有量突破1億輛,盡管未來增速將有所減緩,但未來5年將超過2億輛。
二是城鄉家庭電氣化進程加快。我國工業和大城市家庭已經基本實現電氣化,但中小城鎮和廣大農村還有顯著差距,未來發展空間很大。三是南方冬季供暖需求強勁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南方冬季供暖作為民心工程也將擺上議事日程。供暖能耗占家庭居住能源消費的一半左右,勢必大幅增加城鄉居民用能。當前,工業用能的增速勢頭減緩,而城鄉居民用能和第三產業用能旺盛,雖然兩者總量還不及工業,但未來將成為新增能源消費需求的主要貢獻者。
工業化、城鎮化水平越高,電氣化程度就越高,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一條規律。從世界能源發展趨勢看,全球電力消費量的增長速度將明顯高于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長。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,2020年和2030年,全球電力消費量相對2010年將分別增長30%和59%,遠高于全球能源消費量18%和30%的增長率。
2014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暴跌,石油價格從每桶100美元下跌到40美元以下。作為世界經濟和能源趨勢的晴雨表,國際油價的走勢表明世界能源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周期,能源供求關系將從偏緊向偏松傾斜。從需求側看,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十分深遠,包括新興經濟體在內的各國經濟進入調整期,國際經濟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完全復蘇,全球能源需求無法再現21世紀第一個10年的井噴情況。
過去的5年,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,以太陽能、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展一度進入低潮,同期頁巖油異軍突起。5年后,頁巖油的繁榮暫時告退,但可再生能源逐步擺脫危機影響、實現逆勢增長。國際能源界普遍認為,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越過了“拐點”,重回發展“快車道”。
伴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,國際能源格局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。一方面,以中國、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,使得國際能源的消費中心正在向東半球偏移。東亞已經形成了與北美、歐美規模大體相當的經濟板塊,而且不斷加快的工業化進程對能源需求大幅增長。未來國際能源市場的需求增量主要來自亞洲和新興經濟體。
中國能源從基本自給到大量進口,能源對外依存度超過15%,石油更是超過60%,并將繼續上升。2015年,中國原油凈進口量首次超過美國,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進口國;而印度將超過日本,成為世界第三大能源進口國。
上一篇:液壓油高溫,愁哭了多少挖機老板
地址:北京市榮京東街3號1幢22層1單元
郵編:102600
傳真:010-5721-9332
服務熱線:010-67973221
打假維權:010-67973221
公司網址:http://www.sectoremprendedores.com/